考虑到生产工艺的要求或考虑制造、运输、安装以及检修的方便.容器和工艺管道的联接常采用可拆结构即对焊法兰联接,其具有较好的联接强度和紧密性,而且适用尺寸范围比较广;因此,对焊法兰联接被广泛的采用在真空制盐企业中.因为容器和管道中的介质是抓化钠溶液(即卤水〕.具有比较强的腐蚀性。碳钢对焊法兰虽有较高的强安和良好的塑性和切性.但它的耐腐蚀性能较差,一般使用时间在一个月后就会出现大面积腐蚀现象。六个月后就会出现大面积穿孔。造成介质泄漏。如果采用对焊法兰:一是价格较贵。对焊法兰大约是碳钢对焊法兰的3-5倍;二是焊接技术相对来讲要求要高些,如挥接不好,容易造成扞缝裂纹:三是目前使用的对焊法兰因钢中碳化钛的存在会降低材料的塑性、韧性和冲压性能。使用不好容易造成对焊法兰断裂。
一、不锈钢简介
所有金属都和大气中的氧气进行反应,在表面形成氧化膜。不幸的是,在普通碳钢上形成的氧化铁继续进行氧化,使锈蚀不断扩大,较终形成孔洞。可以利用油漆或耐氧化的金属(例如,锌,镍和铬)进行电镀来保护碳钢表面,但是,正如人们所知道的那样,这种保护仅是一种薄膜。如果保护层被破坏,下面的钢便开始锈蚀。
铬是使不锈钢获得耐蚀性的基本元素,当钢中含铬量达到12%左右时,铬与腐蚀介质中的氧作用,在钢表面形成一层很薄的氧化膜( 自钝化膜),可阻止钢的基体进一步腐蚀。除铬外,常用的合金元素还有镍、钼、钛、铌、铜、氮等,以满足各种用途对不锈钢组织和性能的要求。
不锈钢通常按基体组织分为:
1、铁素体不锈钢。含铬12%~30%。其耐蚀性、韧性和可焊性随含铬量的增加而提高 , 耐氯化物应力腐蚀性能优于其他种类不锈钢。
2、奥氏体不锈钢。含铬大于18%,还含有 8%左右的镍及少量钼、钛、氮等元素。综合性能好,可耐多种介质腐蚀。
3、奥氏体 - 铁素体双相不锈钢。兼有奥氏体和铁素体不锈钢的优点,并具有**塑性。
4、马氏体不锈钢。强度高,但塑性和可焊性较差。
二、不锈钢历史
从1820年至1900年间,有关不锈钢进展的记载非常少。
1932年热轧带钢成功。不锈钢旗杆
1934年不锈钢薄板研制成功。不锈钢是一种以铁为主成分的合成钢,具有优良的耐蚀性及不容易生锈的特性。
于1820年代初,英国科学家法拉*所发明创造,即为不锈钢诞生的第一步。这是一种在铁中加入数百分比的铬元素,以提升铁的耐蚀性,及不易生锈的合成钢。然而,「不锈钢」的实用化,是在其后数十年,再经众多科学家的种种研究,改良后,才形成现今的不锈钢。